4月23日,市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94.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别高于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1.9个和0.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个和1.2个百分点。

工业火力全开

迎来“高光时刻”

拼订单、拼服务、拼实干,全市各地企业火力全开,工业生产正在加速把时间“抢”回来。工业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地位依旧牢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个和2个百分点。

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业增长11%,占规模工业比重为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花鞭炮、高分子材料)增长1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先进硬质材料)增长12.1%。

记者发现,众“星”闪亮中,汽车产业是那颗最亮的“星”,一季度汽车产量增长39.8%,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4.7%。

工业的火热直观体现在电力数据上。3月,全市工业用电量5.57亿千瓦时,增长39.9%。

哪个领域热度最高?

先进制造业当之无愧。一季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先进硬质材料)、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含风电)增加值分别增长9.7%、12.1%、27.4%,分别高于全部规模工业增速3.8个、6.2个、21.5个百分点。

从发布的一季度数据中,还可看到几个积极特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7.6%,为未来制造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季度工业行业景气指数、信心指数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较上年四季度分别提升22.29个百分点、23.28个百分点;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13.9亿元,增长17.8%,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5.4亿元,增长21.6%,这也意味着为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金融“活水”。

需求回暖

市场复苏了

今年,我市落实“稳增长2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市开展“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消费惠民、“百万抽奖、惠动全城”汽车促销抽奖、湖南服饰博览会暨芦淞服饰节等系列节会活动,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服务业加快恢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70.53亿元,增长5.2%,占GDP比重为52.6%。

随着“烟火气”回归,消费数据也在大涨。一季度,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79 亿元,增长7%,较前两个月加快1.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个和1.1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惠企纾困政策持续显效。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较前两个月加快4.2个百分点。

走进市场的消费者,都买了什么?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业营业额、限额以上单位住宿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5.1%、13.9%,疫情防控期间被抑制的接触性消费迅速恢复。商品零售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70.6%、22.2%、19.4%。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13.2%。

从调查数据来看,一季度,服务业行业信心指数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信心指数较上年四季度提升20.70个百分点。

嗅觉敏锐的外贸企业也在集体出动。

2月上旬,华瓷股份、陶润实业、仙凤瓷业、精密陶瓷等10余家陶瓷企业组团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春季消费品博览会,这是疫情三年来,醴陵外贸企业首次出境参展,“出海”抢订单。

数据统计,全市一季度进出口总额42.65亿元,增长9.8%,较前两个月提升6.4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26.8%,出口增长14.9%,进口增长65.5%。

民间投资稳住了

发展后劲强

投资体现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良好,也决定着发展后劲。1月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高于2022年全年增速22.1个百分点。在高基数上,株洲持续发力,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

在一季度的成绩单上,民间投资贡献突出,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11.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

资金的流向是城市营商环境的试金石。今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部门在要素保障上发挥效能,让企业想投资、敢投资、能投资。

一季度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全市新增登记经营主体42179家,同比增加26842家。全市在库“四上”企业5212家,新增“四上”企业126家,净增55家,均居全省第二位。

产业项目投资是工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季度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长25.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6.2%,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3%。这意味着,随着经济持续恢复,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有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今年,我市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重点项目推进有力。一季度分两批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44个、金额317.9亿元。57个重点建设项目入选“省队”,占全省比重接近两成,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施工亿元以上项目410个,完成投资额245.6亿元,增长49.8%,拉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刘芳 李百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