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广州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14家共建单位获得各类集中接收申报数达910项,占全市29%。市校(院)联合创新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当前,广州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首创科研单位以“市财政资金+自筹经费”形式承担市科技计划项目。五年内,广州以市财政经费投入1.2亿元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超8.5亿元,市财政经费投入放大比例超过8倍。

市校(院)联合项目覆盖在穗单位15家

围绕省市高水平大学和“登峰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目标,广州鼓励广大科研人员以应用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引导高水平大学、医院、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学科发展需要,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交叉学科方向多元投入力度。

截至6月,广州市校(院)联合项目新增3家共建单位,目前已覆盖在穗高水平大学、医院及社会组织达15家(含钟南山基金会)。

2021年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共建单位中,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共建单位均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杰青3人、优青7人),分别占全市25%、17.1%。

全程下放项目管理和验收权限

在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中,广州持续深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源头创新和应用为导向,全过程下放项目管理和验收权限。

市财政经费全部实行“包干制”,将简政放权在基础研究领域“一以贯之”,充分激发科学家的自由探索精神,使科研人员获得稳定支持,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同时,结合共建单位需要,广州鼓励共建单位探索对有研究价值、战略意义且进展顺利的基础研究项目实行滚动支持,基础研究勇于开拓、包容创新的科研环境已基本形成。

根据2021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全国排名,广州3家高校共建单位全部进入全国高校TOP50,9家医院共建单位进入全国医院TOP60。其中,暨南大学首次获批创新研究群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