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报道,为患者提供就诊规划、全程陪伴看病、代为排队挂号、缴费取药等,自去年起,一些地方陪诊服务热度渐涨。与此同时,陪诊服务暴露出的患者信任不足、收费标准不一、恶意竞争等问题,也引发关于新职业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的讨论。
尽管陪诊服务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大典,但其正在一些地方逐步兴起。新闻中,记者查阅发现,各大电商平台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分布在北京、杭州、西安等医疗资源较丰沛的城市,在电商平台搜索陪诊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现实中,陪诊服务面临诸如服务质量、服务规范、价格标准、争议处理等“成长的烦恼”。从业者盼望能尽快规范,引导新行业、新职业良性健康发展;接受服务的人员期待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能明明白白消费。
陪诊服务遭遇的烦恼,在一些新行业、新职业的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过。比如,快递员、母婴护理师、美甲师等新职业在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之前,也一度存在服务质量缺乏标准、收费自说自话、行业发展自律性差等问题。通过有关部门的引导、规范,如出台服务公约等,同时借助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一些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且找到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走上了相对规范的发展之路,从业者也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职业规范,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军中的组成部分。
与公众朴素认知有所不同,严格来讲,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并且在《职业分类大典》中尚未收录的职业。新职业被纳入《职业分类大典》,需要符合目的性、社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等要素。比如,有人专门从事此业赖以谋生,为他人提供产品或服务,合乎法律规范,从业人员不少于5000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技术独特性等。一个新职业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能在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评审后得到承认。一个新职业、新行业从萌芽到相对成熟、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发展,往往要经历市场的洗礼,在得到国家承认前,大多处于自我发展阶段,在得到承认后,通常会有相关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引导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陪诊服务暴露出的问题迫使我们思考:如何引导一个新职业在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前平稳有序地渡过“至暗时刻”。“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百姓对陪诊服务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多。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从事陪诊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服务需求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职业的稳定性和服务准则有了初步模型。
市场有需求,行业有呼声,管理也要有所应。新职业的认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滞后于新职业的发展也是客观现实。因此,助力新行业、新职业的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不能等到一切水到渠成后,才着手去规范、管理,而应因势而动,在新职业有了一定从业规模、公众有越来越大需求、行业发展遇到瓶颈的阶段,即有意介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打击扰乱行业秩序及侵害接受服务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强化从业者自律等,护佑新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行业、新职业的诞生方兴未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有关部门要密切追踪新行业、新职业的发展动态,关注点要前移,打出“提前量”,尽早形成相对成熟的管理路径和模式,助力新行业、新职业摆脱“成长的烦恼”,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