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发展的底色,铸就壮丽的画卷。6月12日至14日,江苏省第二批“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盐城,在为期三天的调研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进企业、入乡村、看发展、探创新,发现“绿色”已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中最重要的关键词。绿色既是盐城最厚重的城市底色,也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在盐城绘就得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美好。


(相关资料图)

产业发展“向绿而行”

近年来,盐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盐城东台条子泥景区里的“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这种综合模式为全国首创,实现了滩涂资源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一架高65米,风轮直径74米,风机1.5兆瓦的风车轻轻转动几圈,就能产生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在中节能风光互补区,32万块电板1小时就能发电172万度。光伏电板下面的水面养殖,更是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农民致富。

在位于滨海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10座高约60米、直径约90米的“巨无霸”天然气储罐临海而建,全部投用后年处理能力可达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以1立方米天然气发电5度计算,85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发电约425亿度电,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6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大丰经济开发区。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集聚了正泰新能源光伏、泓顺硅基半导体新材料、新时代节能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园区还签订了航空产业园、新西兰奶绵羊种源基地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日益凸显。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盐城”,盐城成功落户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绿色制造项目。今年1-5月,全市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链开票超百亿,新能源产业集群开票销售超650亿元。

坚持生态底色

△条子泥湿地。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洋碳汇、森林碳汇、湿地碳汇优势叠加……生态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也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

△条子泥湿地。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条子泥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顺利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和江苏省世界自然遗产空白。截至2021年,条子泥湿地记录到鸟类增加至410种。今年5月,条子泥湿地鸟类“家族”又添2种新成员——灰树鹊和黑短脚鹎。这意味着常年来此栖息、觅食的鸟类种数增加至412种。近年来,条子泥湿地注重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积极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还被鸟类保护组织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供图

除了条子泥湿地,盐城东台还有一片森林海洋,那就是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的黄海林场,当时是东台地区最大的林场。几代林场人努力拼搏,才有了面积1.6万亩的森林景区。如今,这里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更是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湿地上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供图

作为一座沿海绿城,盐城更加风光迤逦。在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盐城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湿地保护融入城市发展提供城市样本和范例。2022年,盐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1%、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服务先行

近年来,盐城始终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把力量凝聚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以营商环境之“佳”谋发展质量之“优”,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射阳县市民中心。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盐城市射阳县市民中心,153个窗口可为民办理1596项事务,涵盖人社、医保、税务等政务服务事项以及水、电、气、网、讯等便民服务事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一件事一次办”到“九证联发”,盐城射阳行政审批服务跑出“加速度”。今年3月,中车百米级海上风电叶片智造项目实现施工许可“九证联发”,成为全省首个审批当日办结且发证最多的项目,比常规办理缩短了近3个月,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服务大厅。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接下来,射阳县行政审批局将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让政务服务努力向镇村基层延伸,为居民企业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真正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而这,只是盐城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服务大厅。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成员表示,每一次来盐城,都能感受到盐城的变化。“盐城,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苏北’,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面貌、百姓生活,各方面都越来越好,与苏南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小。”(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现代快报+记者 刘伟娟 文/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