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装扮成老翁模样的村民,踩着锣鼓点,推着三个通过齿轮咬合自动旋转的花灯表演着。他的前后左右围绕身着彩衣彩带的村民。伴随着古乐声,人们挥动着手中的彩色扇子和丝绸手绢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喜悦……

在运河区南陈屯镇梁官屯村,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灯这一独特的民间文艺表演,已传承了300余年。

每到新春时节或有喜事庆典时,村民们便会欢天喜地推着花灯舞动起来,以此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资料图)

源于明末清初

推灯,顾名思义,就是推着花灯表演节目。

虽正值盛夏,当年近古稀的梁官屯村推灯传承人陈焕兰、高万霞等一众老艺人们得知有来访者时,仍坚持穿上统一的彩色衣裤,在院子里表演起来……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解说中,这一传承了300余年的民间艺术被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明末清初,我们村有一位为人忠厚老实、能文能武的细木匠,人送雅号‘祁万能’。他看到冬闲在家的乡亲们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就设计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推灯。它由木杆、木把、木齿轮组合而成,园灯横卧,瓶灯相立,一个人推拉,齿轮相咬合,车一动灯就转,里面点燃蜡烛,夜晚观看,璀璨亮丽,煞是好看。”梁官屯村党支部书记祁功文介绍着。

“最早的推灯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没有一定的木工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推灯项目传承人陈焕兰说,“推灯整体工艺是一个小车状木架,其中10多个木齿轮相互咬合,一边连接着车轮,一边连接着能控制三个花灯分别转动的轴,车身前进时,花灯也会随着转动。制作推灯,关键是架子上那三个能自动旋转的花灯,这得花费好多功夫。”

推灯制作完成后,“祁万能”又组织村民们排练舞蹈,并分配了青蛇、白蛇、许仙等角色,表演白娘子、许仙断桥相会的桥段,后来根据当地风俗,又增加了傻老婆、傻小子、彩婆、腊花、8对童男童女等角色,再加上6个敲锣打鼓的艺人。就这样,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推灯表演队伍就正式舞动起来。

清乾隆年间,梁官屯推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表演者既抒情优美又火爆泼辣,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健康的生活情趣,伴奏以板、胡、笙为主,加以大、中、小铙,衬托出欢乐喜悦的气氛。

一次,一代文宗纪晓岚回老家见到了推灯表演。他认为,推灯是集梁官屯村民智慧和才艺的创新节目,便把它推荐到紫禁城里表演。其后,由于种种原因,推灯这项技艺虽经历了长期的没落,却一直在梁官屯村默默地传承着。

历经多次改良

推灯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它的制作工艺通过传承人的不断摸索,至今已经过三次大的改良。

1985年,梁官屯祁功利老人凭借儿时的记忆复原了推灯,随着灯车的前后推动,三个灯能够向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得失传已久的民间推灯制作绝技再现。推灯在中断了多年的制作和表演后,终于再放光芒。

1986年,人们改革推灯,加电瓶装轴承,与木结构制约,卧纱灯竖绢瓶,层层有别,稍稍推动便转不停。推灯前后配以身着彩衣彩带的舞男舞女,在古乐声中翩翩起舞,并在当年参加省文艺汇演时获奖。

上世纪90年代,传承人祁树良将灯车改为金属结构,灯罩换为彩绸,蜡烛更换为灯泡,利用电瓶提供能源,使推灯更加牢固美观,更具表现力。在祁功文的介绍下,推灯的制作工艺进程徐徐展开……

“我的老公爹祁树良也是我的老师。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跟他和田景生老师学习的表演。”高万霞说,“我的老公爹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来转业到辽宁工作。上世纪70年代,因家中父母多病,他辞职回家务农。他喜欢文艺表演,在世时一直操持着我们村的推灯表演活动。”

“与祁树良同时期的推灯队队长田景生老师也是退伍军人。他把古丑婆拉碌碡的取笑表演融进去,吸收了秧歌和落子的表演技巧,舞起来优美大方。田老师一米八的大个,拿着扇子跑起‘相公’来风流倜傥,特别帅气……”回忆起村里推灯队的老人们,陈焕兰有说不完的话。

歌舞灯相交汇

在村委会的一间大办公室里,摆放着表演推灯的行头、道具,有各种衣服、扇子、木板、彩绸、灯笼等。

古式推灯表演形式已经失传,现在的表演形式,是在老人零碎的记忆基础上,再由市群艺馆的赵卫东、曹小青、王静等几位老师根据民间舞蹈技巧,进行艺术加工后,重新编排后形成的。

表演一次推灯不容易,不仅演员要化妆,还要根据不同环节表演各式舞蹈,有的环节还会安排故事情节,其中,还有乐队进行伴奏,可谓是舞蹈、音乐、花灯交相辉映的一个表演项目。

一场推灯表演,有男角8个、女角8个,人们扮成县官、相公、青蛇、白蛇等,还有推灯老翁、老妈妈、傻小子,以及两名提着灯笼伴随在推灯左右的蜡花等多个角色。

“以前,推灯里的男角都由男子装扮,如今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现在都改成女扮男装了。我在团里就是扮男角的。”高万霞笑着说。

谈话间,85岁的王风尧老先生起身扭动起来,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这半辈子就喜欢推灯,能演里面的所有角色。这个‘傻老婆’是个逗笑的角儿,演起来要全身放松地舞动。”王风尧边说边舞。在他的带动下,扮白蛇的历俊英、扮彩女的兰秀珍也跟着舞动起来……

“推灯在我们村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伴随了高万霞、陈焕兰、高万江等这一代人半辈子。他们是发自肺腑地喜欢推灯。”祁功文说,“前几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老人们凭记忆制作出了推灯的车和花灯,还遵守了传统的齿轮咬合工艺。为了不让这一民间艺术失传,我们会竭尽所能组织起村里的年轻人来参与,让大家凑一块儿跑跑舞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通讯员 张婧 摄影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