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剑川古城,仿如时光回转。剑阳楼、西门街、忠义巷……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里,依然烟火气浓郁。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历史悠久,千年走来,街巷道路仍保留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在。

剑川古城,低调而内涵,有“文献名邦”之称。“尊儒敬孔”“学而优则仕”早在千年前,就成了剑川约定俗成的规矩,从这里走出了如赵藩、张伯简等有名的文人志士。“我们小时候,就学习四书五经、学书法学画画,现在剑川每年春节,都还保留着自制灯笼、写门联画门画的文化传统。”剑川文化人杨郁生说。

剑川位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滇入川藏的重要门户,辖5镇3乡,有白、汉、彝、回、纳西、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白族人口占90.16%,被誉为“白族之乡”。

剑川以云南文明之源、南诏石窟胜地、生态旅游乐土、中国木雕之乡、白族文化宝库、滇西革命摇篮“六张名片”著称。还有着被列为世界濒危建筑遗产的千年茶马古镇沙溪寺登街,有开创云南稻耕文化和青铜文化先河的海门口遗址,有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山石窟,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八大片区之一的老君山,有高原明珠剑湖。

2016年以来,剑川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金字招牌”来打造,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作为“民生大计”来实施。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3大版块、12个测评项目、88项测评内容、180条测评标准,结合部门职能职责逐一分解到7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和重点行业部门签订了38份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形成了各级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提升人居环境、精细化市政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黄兴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