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黄妙姿

面对如何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辖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这一课题,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法院结合江门侨乡的实际,不断探索具有“侨味”特色的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模式。日前,江海法院举行首批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10名来自不同律所的律师将以特邀调解员的身份,参与江海法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图为聘任仪式。

据介绍,江海区法院首批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均为资深律师,将遵循平等、自愿、公正、高效等原则,协助江海法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解决机制,将有利于充分展示江门知识产权保护成果,更好地服务江门市营商环境建设。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汇聚了丰富的港澳文化、侨文化特色。结合这座城市兼容并包的文化内涵,江海法院致力打造具有侨都特色的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模式。

近年来,江海区法院不断探索破解知识产权维权难题新路径,成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室,探索组建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特约调解员队伍和特约律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吸纳华侨华人参与知识产权多元解纷工作,与法院专业法官、法官助理或其他司法辅助人员一同进行调解、咨询、释法答疑、分析调研等工作。自今年5月1日集中管辖以来,已有上百起案件通过诉前调解成功或达成调解协议申请撤诉。

在当天的聘任仪式上,江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富荣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随后,特邀调解员代表梁超平律师围绕将如何做好调解员工作进行发言,江门市律师协会会长李静染在致辞中对受聘的律师寄予了期望,曹富荣对做好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随后,江海区法院还主持召开知识产权多元化解专题研讨会。法院、律协、特邀调解员三方围绕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工作的办理流程、调解实务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并就如何发挥诉调对接机制作用、提高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能力纷纷发表意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