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1月9日,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座谈会。据悉,自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携手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以来,以积极修复和重塑被执行企业信用,切实保障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合法权益最大化为工作重点,已累计处理相关案件41件,结案标的达223亿余元,在充分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实现的同时,保证了民营医院、光伏电力公司等一批被执行企业的持续运营,实现了“多赢”效果。

据了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成立后,北京金融法院与相关单位联合打造协同治理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制度优势、专家优势、资源优势和调解优势,协同化解了一大批金融纠纷,同时整合各类资源为企业纾危解困服务。

在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某金融租赁公司申请执行某光伏电力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标的额达7亿余元,后在法院调解下,各方当事人快速达成了调解协议。然而,因被执行企业资金链断裂,未能履行调解协议,金融租赁公司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执行。考虑到光伏电力公司作为清洁能源企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法院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变现处置查封的光伏发电设备,不仅需要半年的时间,且仅能保障实现申请人一半的权利,并将致使该光伏电力公司停业、破产和数百名员工失业等一系列不利后果。

为此,北京金融法院邀请优化营商工作室专家对该光伏电力公司的发展潜力进行专业评估判断,并积极推动双方当事人修复信用关系。此后,营商环境专家顾问给出了该光伏电力公司属于“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存在救治可能的企业”的专家意见。基于此,北京金融法院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为平台,在专家协助下,积极推动双方当事人通过执行和解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双方当事人经过多轮磋商,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近期,被执行人顺利引入国内某知名能源企业,实现了债务重组,并依照执行和解协议全部履行完毕。

据介绍,根据工作流程,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在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由营商环境专家对被执行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市场潜力、核心竞争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对具备较高发展潜力的朝阳企业,因资金流动性困难暂时不能清偿债务的,通过营商环境专家组织双方磋商论证,展示被执行企业的发展优势,在双方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信任,引导双方达成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债权企业对被执行企业信用评价较低的实际,积极创新执行担保的方式,支持被执行企业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以及仓单、提单、知识产权等财产提供执行担保,促进纠纷解决;对于仍拥有一定数量不动产及金融资产的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通过加速资产处置等方式实现自救,稳定债权企业的预期,同时为有需求的被执行企业引进优质战略投融资资源,帮助陷入债务危机的被执行企业纾困解难。

北京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雷运龙称,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会特别关注和解方案的落实,加大对被执行企业的监督提醒力度,确保被执行企业严格落实方案,逐步提升被执行企业已经受损的信用指标,努力实现债权企业合法权益最大化保障、被执行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北京金融法院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抽贷、贷款难等问题,积极联系大型国有银行、信托等机构,深入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纾困解难工作,对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致力通过推动企业重组、投资资源引入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债权实现和企业重生的双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