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道 初到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只见青山如黛,碧波万顷,岸边红瓦白墙的村庄错落有致。走进渔家,看库区发展变化,听渔民新春心愿,记者深刻感受到,“水韵北景 渔乐无穷”特色渔旅小镇品牌已打响,“春天”已经提前来到了这个水乡。

凌晨3点,大地还在沉睡。随着灯光穿透夜幕,库区的各个活鱼收购点逐渐热闹起来。靠泊、过秤、装车、启运,渔船的马达声,汽车的引擎声,鱼的击水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唤醒了又一个收获与喜悦的早晨。


(资料图片)

“春节前是活鱼销售的旺季,鱼养得好,收购价又上涨,大家都很开心。”北景镇那色社区渔民覃应明边忙碌边对记者说。

覃应明是本地有名的经纪人,每年经他手销售的鱼价值超百万元。在耕地和家园因岩滩电站建设被淹没的早期,他只能靠打鱼为生。如今,他不但搞起了网箱养鱼,还做销售经纪、开民宿,不久前,他还开了一家饭店。“渔旅融合拓宽了北景的发展空间,也丰富了大家致富的门路。”覃应明说。

红水河自北向南纵贯北景20余公里,水面面积超过4万亩。全镇3.3万人口中,库区移民就有2.3万人。水面大、移民多,是北景的典型特点。“为了让库区群众生活好起来,北景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挥山清水秀生态美和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渔旅融合,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北景镇党委书记黄炼说。

过去一年半,北景镇围绕渔旅融合,整合各类发展资金及招商引资,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渔乐无穷田园综合体和一批基础设施。村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标准化大水面养殖基地促进了生态保护及水面治理;游客服务中心、水岸绿化亮化工程、滨水栈道等提升了渔镇的魅力;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大头鱼增殖基地、冷链加工中心延伸了渔业产业链……

小镇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库区移民敏锐从中寻觅着致富机会。

在平方村下火屯村民覃志业的家门口,刚捞上来的乌苏里拟鲿鱼正欢快地在盆里游来游去。早年在广东鱼类增殖场工作的经历,让覃志业积累了丰富的鱼类繁育经验,成功地将从黑龙江空运来的乌苏里拟鲿鱼繁育出来,并带动周边200多户渔民养殖这种经济价值更高的鱼。“鱼苗长到2两以上就已经被四川、贵州等地的客户预订完了,像我们这个25平方米网箱,可以养8000斤到9000斤,纯收入可达到10万元左右。我们正建设3000多亩的乌苏里拟鲿鱼养殖区,建成后能投放400万尾。”覃志业信心满满地说。

为了解决多年来库区大水面渔业养殖中的自发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序对接,北景镇因地制宜,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动库区群众全员参与建设那色片区大水面淡水鱼养殖基地,打造集养殖、休闲垂钓、渔旅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渔旅文化体验地。目前,那色社区共有13个村民小组525户2403人参与入股大水面淡水鱼养殖。“我们计划今年4月份捕捞出首批50万斤商品鱼,户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收入翻倍,大水面正成为村民的‘水上粮仓’。”那色社区党总支书记覃汉武说。

鱼越养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小镇让游客陶醉,更令垂钓爱好者心往神驰。高峰时每天有四五百人到北景垂钓,每年光是钓位收入就超300万元。

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游客中心依水而建。疫情前,这里曾经举办过五届中国—东盟垂钓大赛,吸引了很多钓友参赛,小小的北景因此在钓友圈名声大噪。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北景镇已开始着手筹备重启中国—东盟垂钓大赛。“钓鱼发烧友们纷纷打电话前来咨询,大赛的重启将极大提振信心,促进乡村振兴。”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负责人蒙吉安说。

在音圩屯水岸边,一处农民屋后的工地引起了记者注意。房屋主人叫韦信廷,2019年开始利用自家的4间房经营民宿。最近,他又贷款60万元,将房间由4间扩大至11间,同时建设亲水餐厅,增加接待能力。

“投入这么大,信心怎么来的?”记者问。“疫情防控优化,旅游业开始恢复,你们再看看这滨水栈道,北景越来越美,名声在外,这都是我的底气。”韦信廷自信地说。

“今年北景镇将开工建设20.56公里巴边山环岛自行车道,同时还将利用岛屿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岛链旅游开发建设,为渔旅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黄炼高兴地告诉记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