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潘思平 张云飞
“群众常说,我们就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广东“岭南百佳社区民警”、广东韶关南雄市公安局南城派出所副所长王东说,正是这份信任,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社区民警,王东和他的同事每天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群众意见“一线听”、矛盾纠纷“一线解”、成果推广“一线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资料图片)
守护群众平安,只是公安工作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韶关市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全力做好“防、打、管、控、建”五篇文章,有力推动了韶关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向党和人民书写出一份“平安答卷”。2021年,韶关市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
防患于未然 做细“防”的文章
据了解,为防范社会治安风险,韶关市公安机关建立了矛盾风险评估、“动中备”社会面巡防和问题导侦促防等机制,在“防”字上做文章。围绕五类重点风险隐患,建立“日排查、周分析、月汇总”工作机制,压实基层派出所和警种专业防控责任,落实“清零销号”;加强对各类不稳定苗头的风险评估,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将矛盾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社会面主战场,实施“亮警灯”工程,优化公安武警联勤,全市公安机关实施指挥中心与“动中备”小组垂直化指挥调度机制,实行“静态驻勤、动态车巡”相结合的勤务模式,科学设置“1、3、5分钟”防控圈,在全市10个县(市、区)核心部位设置“动中备”勤务驻点16个,实行24小时“滚动式”备勤巡逻,提高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提升了街面反恐处突和快速反应能力;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和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作为当前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全民全警智慧反诈”新格局,有效减少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韶关破电诈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均同比上升;预警劝阻潜在被骗人员27.01万人次,止付冻结金额16.58亿元。
风险早化解 做足“打”的文章
在韶关市委政法委统筹指挥下,韶关市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在“打”字上做文章,坚持重拳出击、边打边治,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黑拐枪”和“酒醉驾”等突出违法犯罪,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集中治理突出治安问题,畅通举报通道,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据介绍,韶关公安机关及时对有效线索全面清仓起底,确保查深查透,推动有效线索转化成案;线上线下广泛宣传,为常态化扫黑除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与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坚持打早打小不松劲,追逃缉捕不停顿,聚焦警情案件和各方移交的涉嫌违法犯罪线索,以雷霆之势深挖打击隐藏蛰伏的黑恶犯罪;持续开展追捕“漏网之鱼”行动,落实“一逃犯一专班”机制,确保对负案在逃的黑恶分子应追尽追、不留后患。
矛盾不上交 做精“管”的文章
韶关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创新矛盾调处化解新机制,丰富“枫桥经验”内涵,在“管”字上做文章,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完善“三级调”矛盾纠纷责任体系,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努力以柔性方法管理人、教育人、引导人、转化人。
据了解,韶关公安机关积极融入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调解室建设纳入派出所、警务室基础建设;坚持网上网下一体,充分发挥“平安厅”信箱作用,以县(市、区)公安机关为主体,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推广公安行政调解工作,推动社情民意面对面了解、矛盾纠纷面对面解决、正面能量派出所聚合,打造源头治理新阵地;全面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研判评估,及时发现新生性、趋势性风险,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压紧压实社区民警、派出所、县(市、区)公安机关三级调处和管控责任,持续落实基层公安派出所“八个一”工作机制和红袖章“三个一”等工作制度。以社区民警为主导,整合司法行政、民政、信访等各方资源力量,动员群防群治组织、“红袖章”、调解志愿者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精心守好“第一道岗”;主动与国土、水利、司法等部门和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医疗机构等联动对接,固化群众意见“一线听”、矛盾纠纷“一线解”、成果推广“一线用”的“三个一线”工作法,及时化解涉企、医患等领域矛盾纠纷。
2021年以来,韶关公安机关共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1.13万余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1.52万余件,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实战强引擎 做强“控”的文章
据悉,韶关公安机关注重向信息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警务改造升级,全面推动警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控”字上做文章。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韶关市公安局以市级联勤指挥中心为中枢,夯实“情报研判”“应急指挥”等运作单元建设,构建起一体化联合作战运行机制;同时,围绕不同节点、不同情形的防控侧重点、修订完善“分类分级”勤务响应规范,细化量化工作措施;强化目标防控的针对性,推动人力“防控圈”建设,有效提升风险事前发现和处置效率;加快推进派出所智能化,完成21个城区智慧派出所建设,城区智慧型派出所占比达到80%,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潜能动能。
构建共同体 做实“建”的文章
韶关公安机关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化解共同体,建立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三联”机制,推动治安防控力量、资源等全要素联动融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建设格局。
韶关市公安局科学规范基层公安派出所布局和资源配置,从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深度整合特巡警、交警、派出所等警力,努力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整治,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物品管理,强化重点人群、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韶关公安机关按照“区域整合、就近建制”的思路,深度整合辖区企业、单位、银行、学校、医院、市场等行业保安、内保力量,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在社区民警指导管理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建制联巡、区域共守,做到共建双赢、以用促管。
同时,韶关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重点行业资源和专业优势,建立与出租、环卫、城管、快递、物业等力量合作互助机制,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应急联处,不断为警民联防注入新动能。
此外,韶关公安机关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抓手,大力倡导见义勇为,深入总结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随访排查、群防群治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依托社区警务,大力推动城乡“红袖章”治安联防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深入开展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着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警务共同体,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基础要素管控的精准性、时效性。
截至目前,韶关市建立校园最小应急单元1608个,全覆盖落实护学岗警力配置;1466个行政村居已全部建立“红袖章”治安联防组织,发展“红袖章”人员14692人;评定见义勇为人员71人,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2020年,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3.3%;2021年,破案数同比上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