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近日,吉林省东丰县人民法院大阳法庭采用互联网庭审的方式,依法公开审理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该案历时半年之久,在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和解,纠纷争议得以圆满解决。
2005年3月,东丰县某接收厂资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程某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程某承包土地80亩,承包期限23年。同年,程某将该土地转包给了罗某。2021年,罗某又将该土地转包给了吴某。2022年春天,吴某在该土地上投入了若干种子化肥,准备发展种植产业。
2022年,该土地被划拨给某铸造公司。公司获得该土地的使用权后在土地上设置围栏,使得吴某无法正常耕种,进而产生了纠纷。双方沟通时,吴某态度强硬,情绪激动,一度陷入僵局。无奈之下,双方来到大阳法庭,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了解事情经过后,承办法官迅速找到涉案土地的相关负责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经过对转包合同的效力进行逐一确定与分析,充分利用府院联动机制,法官与当地政府共同对案涉土地的可期待利益进行了司法鉴定,以此保障吴某的合法权益,解决问题的核心争端。
期间,承办法官多次前往白山市、营口市等地,充分听取此案相关当事人的诉求,还耐心地给吴某释法明理,帮助其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法官多次邀请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与吴某一起到法庭调解室,采取背靠背方式,进行深入调解。经过不懈努力,在开庭审理当日,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和解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法官的诚心与耐心,让我非常感动。”案结事了后,吴某向承办法官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