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亲人过世自己却远在国外无法办理房屋继承过户手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高低层住户意见难以统一……这些矛盾纠纷,常常困扰着老百姓。如何才能及时、简明、高效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主动融入,实现联动防讼;加强融通,实现联治减讼;聚焦融会,实现联调化讼;多措融合,实现联合息讼,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给出的答案。11月29日,西城法院召开“‘四融四联’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介绍“四融四联”机制的相关亮点,并发布典型案例,
西城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秦学伟介绍,该院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四融四联”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特色机制,推动纠纷化解、诉讼服务、普法宣传向外延伸。2021年,该院全年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76%,今年前三季度,新收案件持续下降4.6%。截至2022年10月,该院诉前委派辖区街道调解组织调处案件673件,委派案件数居全市法院第一。
西城法院针对矛盾源头,主动融入,以党建为引领,实现联动防讼,以“群众需要 法官来到”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度对接“接诉即办”工作,前移化解矛盾,开展“听民意解民忧”活动,设置12368“院庭长专线”,到服务群众前沿阵地倾听群众诉求。
在诉前阶段,西城法院加强融通,构建矛盾化解合力,实现联治减讼,通过整合街道调解力量,缩短诉调对接时间差,开通街道调解和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推动纠纷化解无缝衔接,并通过融合诉源治理直通车和法官工作站职能,推出“西融法庭”培训品牌,提升调解队伍硬实力。
在诉中阶段,西城法院聚焦融会,培育特色范例,实现联调化讼,发挥金融领域解纷优势,深入推进金融纠纷“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聚焦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点,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总对总”调解资源,强化与赛智知识产权中心对接,采取系统链接、人员入驻并行模式,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探索保险劳动争议领域创新突破,统一在线委派、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等程序运行规则,实现保险类纠纷诉前化解零的突破。
在诉后阶段,西城法院多措融合,充分释放效能,实现联合息讼,在党委政府明确主导下,立足核心区基层治理特点,在各街道开展“无讼社区”创建活动,以无讼理念推动形成区域治理新风尚,精准挖掘群众普法需求,探索形成“西法号”普法直通车品牌,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目标。
据了解,西城法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四融四联”深化诉源治理工作为抓手,争取做到诉调对接15个街道全覆盖,提升全区居民法治意识和自治能力,更好地从源头预防纠纷、化解纠纷。同时,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人民法院多元解纷工作,结合不同案件类型细化诉调对接机制,形成覆盖不同行业领域和纠纷类型、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引领息讼止争、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