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全面推进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应用,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11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局行政审批系统的相关功能和亮点,以及在“减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自行政审批系统今年上线以来,已有72200人次登录,先后受理申请19490件,办结18979件。
据了解,北京市司法局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26项,行政审批系统已实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全部事项的100%全程网办,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纸质材料。通过功能模块整合再造审批流程,申请人可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实时获取加盖电子签章的许可文书、查阅相关行政审批电子档案,律师可通过移动端调取本人执业证书的电子证照进行身份验证。
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审批系统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律师变更执业机构等17项业务申请和电子证照制作、电子档案管理中,可将审批业务中涉及的行政处罚信息、行业违纪信息,提前上链存储,在审批中实现验证结果自动提示。同时,该系统首次实现人员证书一体化打印,并首次通过业务系统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手段,行政审批系统已完成对12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的整合和重塑,实现审批全程网上留痕,各环节可追溯,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工作效能和质量。
在北京市西城区,已通过“一网通办”初审了律师类、公证类、司法鉴定类行政审批事项1322件,各类审批业务平均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据北京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魏力介绍,该局在实现“一网通办”,加速推进数字政务建设的工作中,于今年4月完成了“优化律师事务所核名管理”事项的改革创新,按照优化后的程序,律所名称预核准总时限由17日缩短至5日,提效率达70%以上,目前已顺利审核200余件。同时,北京市司法局完成与市级政务平台的对接和实时数据推送,实现数据共享,并主动参与电子证照系统建设试点,为全市电子证照库应用工作提供基础。
发布会上,北京市司法局还通报了严格落实25项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大力压减行政审批时限和申请材料、扎实开展“局处长”走流程专项活动等方面的情况。目前,北京市司法局审批时间已较以往压减80%以上,区司法局审查时间压减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