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欧阳莹
新时代“五好”基层检察院建设以来,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相促进,以党建品牌为抓手,坚持品牌先导、先锋引导、服务主导,以党建组织力提升队伍战斗力,通过“四加”提“四力”促进生态检察工作全面提升。
以“党建+队伍建设”提升生态检察战斗力。据了解,连山检察院以党建引领,融合队伍建设,制定了“扬帆计划”,通过传帮带和示范引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生态检察队伍。为提升生态检察办案质效,连山检察院党支部书记带头成立专门办案团队,集中办理涉生态资源领域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并充分发挥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机制的作用,聘请5名涉及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税务领域的行政机关专业人员为该院特邀检察官助理。同时,该院发挥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创新生态检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生态检察调研相关座谈,并与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检察院挂牌设立生态检察与公益诉讼研究样本实践站,为生态检察事业全面发展培育“连山力量”。
以“党建+机制完善”提升生态检察执行力。连山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充分借鉴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拓展载体,完善对内对外生态检察工作机制。一方面,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和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等实时在线举报平台作用,由党员轮流兼职负责,充分发动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线索,并发动3个党支部组成党员先锋队,深入村社一线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摸查环境污染线索;另一方面,该院依托“两法衔接”平台,深化与环保、国土、城管、农业和林业等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借助基层党组织共建,将“主题党日”有效融入公益诉讼、业务品牌创建等工作中,强化生态环境相关线索移送,引导党员干部在护航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党建带动队建,强化党支部建设与生态检察建设齐头并进。“我们还建立了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奖励机制和制定《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奖励办法》,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收集渠道。”该负责人说。
此外,连山检察院建立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内部移送规定(试行)》,畅通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移送渠道,有效规范案件办理程序,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在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见(试行)》,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工作水平。
以“党建+立体宣传”提升生态检察影响力。据了解,由连山检察院党支部牵头,结合党建工作宣传,组织自主拍摄公益诉讼宣传片《法铸公益之盾 守护生态之美》及时展示生态检察工作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并依托“两微一端”等平台,结合生态检察典型案例,立体化、全方位展示生态检察工作成效,全面拓展生态检察影响力。
以“党建+综合治理”提升生态检察辐射力。连山检察院党员带头组成青年志愿团队开展古树名木专项监督活动,对辖区内的7个乡镇的古树名木进行了走访调查,针对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可能存在监管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以磋商会的方式,聚合各方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协力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第二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污染、水生态问题,办理水资源保护领域案件,公益诉讼办案组对永丰河三水电站等河段堆积大量水浮莲以及生活垃圾、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同时以点带面,对辖区内多个电站周边河段开展摸排,与相关部门联合组织河面专项清理8次,清理河面4万余平方米,漂浮物80余吨,彰显守护“生命之源”的检察担当。据悉,该系列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千案展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