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通讯员 李国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网络餐饮服务作为新兴业态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外卖商家是否合法经营?外卖食品是否安全?”等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热点。如何规范网络餐饮服务行为,保证公众饮食安全,引导网络餐饮新业态健康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今年辽宁全省集中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省司法厅牵头组织下,省市场监管局将网络餐饮专项整治列为集中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行动重要任务,强化问题导向,以小切口作为整治行动的突破口,不断创新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网络餐饮重点、热点问题。
创新监管机制,实施全过程、全链条风险管控。一是“核”平台,开展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约谈,督促平台开展线上自查,全面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新店上线前审核程序,持续开展线上净网清源。二是“查”店面,通过线上监测、数据比对,实施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对涉嫌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实体店逐一核实、严厉查处。三是“奖”骑手,对外卖骑手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形成一批固定的“吹哨骑手”,充分调动和发挥骑手的监督作用,对骑手反馈的存在违法违规的入网商户进行精准核查,核实属实予以奖励。四是“上”封签,实行网络餐饮“食安封签”全域投放,提倡和督促外卖商家使用开口后无法复原的“食安封签”,切实保障外卖餐食“最后一公里”安全。
创新监管手段,提升消费者获得感、满意度。以抽样检测为技术支撑,强化外卖餐食质量安全管控。指导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针对投诉多发的高风险入网商户,专门制定和实施线下抽检计划。通过引入独立于平台和入网商户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采用“神秘买家”的抽检模式,模拟消费者实际购买食品的场景,抽检入网商户所售食品的安全状况,对于平台抽检发现的行业突出或共性问题,定期上报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行业联合共治。以“透明厨房”为窗口,加强消费者食安感知。将“透明餐厅”作为线上入网商户的食安展示区;制定“六大透明“标准(证照资质透明、人员健康透明、店内信息透明、动态管理透明、配送过程透明、售后保障透明),提供后厨摄像头等设备资源支持,线下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网络餐饮示范街区”建设打造。
创新政企合作,积极推动行业协同共治。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与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签署食品安全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资源与优势互补,实现数据共享、做好商品质量管控、建立消费维权合作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共同探索食品安全合作共治机制,规范网络市场经营秩序。一是支持企业规范发展。为第三方平台审核入驻商家许可资质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平台审核效率,助推企业发展。二是强化违法行为精准打击。依托政企协作平台,网络餐饮外卖平台向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享案件协查、商户处置、商品处置、轻微违法整改等相关信息,通过在线核验、实时比对,对套证、假证、无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高效打击。
此次整治工作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断强化网络餐饮“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对全国两大网络餐饮外卖平台辽宁总部、46家平台分支机构和代理商、16.8万户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全省共发现无证、未按照许可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实体经营门店、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实际加工制作场所、外卖取餐地址不一致等违法违规问题542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47份,立案查处477起,向平台所在地移送案件1起,罚没款累计22.6万元。
下一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加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推进网络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和网络餐饮质量安全放心店创建等工作,树立典范,加强社会共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