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11月16日,在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415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11月16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79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47例、社会面筛查人员32例;朝阳区94例,海淀区18例,顺义区13例,西城区10例,丰台区9例,东城区8例,通州区6例,房山区、昌平区5例,门头沟区4例,大兴区、密云区各3例,怀柔区1例;普通型1例、轻型121例、无症状感染者57例。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丁胜介绍,北京目前在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共3609项,在建房屋建筑面积1.61亿平方米。冬季施工、工序转换、人员流动等多种因素叠加,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严格落实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措施,各区住建部门坚持对全市在施工程实施7天一轮全覆盖检查,10月份以来累计检查25000余项次。11月以来,北京市住建委将现场检查与视频巡查相结合,出动检查组1347组次,检查人员5571人次,抽查房建市政和轨道交通工程3880项次。

丁胜介绍,具备封闭条件的施工工地要严格落实封闭管理,非施工现场从业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物料进场要严格消杀,采用无接触方式进行交接。不具备封闭条件的要主动纳入属地疫情防控体系,落实“集中住、统一管、一起走、戴口罩、有距离”的闭环管理要求。施工现场从业人员要做到“核酸百分之百检测、疫苗百分之百接种”,特别是现场“快、修、保、食、洁”等五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要一天一做。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安排专人对项目当日用工人员数量、核酸检测情况、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动态比对,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环”。同时,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和远端筛查工作,做到“入场即录入、出场即销号”,严禁使用零散用工。此外,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行远端筛查,全面监测预警筛查风险人员,通过大数据筛查的人员方可安排返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