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聚焦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实行“1个核心”“3级协同”“5人同格”“5治融合”的“1355”工作法,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1个核心”突出党建引领,把牢基层社会治理“方向盘”。坚持把党建引领放在首位,分别搭建“1委1办5组1科N专班”和“1组1办N专班”的治理架构,以迭代升级推动治理层级明晰,权责明确。完善区级党委统领,乡镇(街道)党(工)委统管,村(社区)党委统筹,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统建六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深化街企、社企联建,成立街道物业企业联合会党总支,打造9个“红心物业”示范项目。明确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平安绿园建设、区市域社会治理相关工作规则和制度机制。

“3级协同”狠抓平安建设,绘就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坚持“区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责”三级协同发展,确保资源力量同心同向、同力同行。以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三级联动指挥平台。围绕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突出老旧散小区治理重点,顺利完成小区、网格、社区“3区重划”,创新探索“大物业”管理模式,强化“三长”作用,推动实现一社区一民警二辅警。科学划分社区和农村网格,实现 “多网融合,一网统管”,选优配强网格长,基层民警进入村社“两委”班子,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选派专职消防文员进驻乡镇(街道),融合多方力量提供精细化服务,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5人同格”推动工作创新,畅通基层社会治理“绿通道”。探索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网格长“五人同格”工作法,实现司法职能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有效衔接。选派197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及779名网格长下沉基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包社区,法官进网格促进诉源治理,为办理紧急证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网格居民微信群,形成覆盖全域的微信群组矩阵,积极开展线上“网格普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工作,协同推进社区“警网融合”,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质量。

“5治融合”提升治理水平,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高地”。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效融合的“大治理”模式。探索“楼社一体化、服务零距离”,创建“五联三共”党建工作模式,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从需求处入手、问题处着力、矛盾处突破,依托“三官一律”平台,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百余起。签订“美丽公约”,打造“美丽庭院”,以德治教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整合在籍、在职及流动党员,与“三长”交叉任职,引导弃管小区实现自治,提高网格自治水平。以打造雷锋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契机,开设政策咨询、法律服务、文明随手拍、预约代办等模块,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