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丹江口市检察院与该市水利和湖泊局在丹江口库区联合巡查。

《法治周末》记者 答笛


【资料图】

□ 温珉玥 张晨祎

近日,随着一声令下,50万尾鱼苗从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检察院“增殖放流”基地启程,带着水生态修复的使命,在丹江口水库“落户安家”。

近年来,丹江口市检察院坚持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实践,积极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有力守护了“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绿水青山。

小山村的水变清了

“这几年村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来旅游的人都多了。”谈及身边的变化,丹江口市东郊的茅蜡坪村民赞不绝口。

2021年4月,丹江口市检察院接到村民反映称,有养猪户污染环境。检察官调查后发现,黄某等人养殖生猪222头,将牲畜粪污等废弃物直接排入茅腊坪村四组的排水沟中,严重污染环境。

“涉案养殖场生猪均不足500头,不属于规模以上养殖行为,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处罚条款,监管空白导致这类污染问题反复出现。”办案检察官分析说。

为有效解决污染问题,丹江口市检察院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行政单位一起,以公开听证方式对养殖户释法说理,并明确各单位监管职责,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多方协作,黄某等人的养殖场建成无害化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

“现在养殖场更规范了,村容村貌也有很大改善,公益诉讼真是好,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检察机关开展“回头看”时,举报的群众和地方政府都交口称赞。

惩治非法捕捞,修复受损生态

2022年是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和“长江十年禁渔”推进的重要一年,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融入恢复性司法实践,也是丹江口市检察院践行“两山理论”的创新探索。

“惩治非法捕捞,不是为了简单的刑事处罚,更重要的是修复生态环境。”该院一位承办检察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办理非法捕捞案件时,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且愿意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可以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参考。

11月25日,丹江口市检察院对10起非法捕捞水产品不起诉案件当事人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50万尾鱼苗欢腾入江。今年以来,该院共对20件非法捕捞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着力做好“不起诉的后半篇文章”,开展生态修复活动3次,投放了70万尾鱼苗,让当事人从“环境破坏者”变成“生态修复者”,实现惩治违法犯罪与保护生态的双赢。

管好水,写好民生答卷

丹江口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14条,库汊674处。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协助当好“水管家”,该院完善制度,凝聚生态共识,推动形成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的保护合力。

从与河南南阳、陕西安康等地联合出台《三省四市检察机关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到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再到与襄阳铁路运输检察院会签《践行“两山理论”加强服务保障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生态保护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大力推广使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到成立“益心为公”志愿者团队,受理志愿者提供的公益诉讼线索……近年来,丹江口市检察院充分凝聚内外部共识,用实际行动绘就碧水蓝天新画卷。

今年以来,该院依托联动机制,开展30多次跨区域监督执法活动,并针对非法填库、筑坝拦叉养殖、非法占用水域岸线等严重影响库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办理河湖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清理非法填占库容2.639万方、筑坝拦叉水域面积52亩,取缔养殖行为3起,规范2家船厂的岸线利用行为。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减’,在绿色‘赛道’上提档加速。”丹江口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殷耀刚表示,该院将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继续探索“两山理论”转化路径,带动群众“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实现美丽与发展的双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