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斯涵涵
近日,湖南永州一男子扮演班主任的视频走红。视频中,该男子留着光头,眉毛黑浓,长相“霸气”,还穿戴皮衣项链,语气又颇为拿捏,压迫感十足。11月4日,永州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男子是网红,冒充教师拍视频,已报警。(11月7日《东南早报》)
国人自古以来对老师抱有良好的印象与极大的尊重:“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行的《教师道德规范》对教师着装也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即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而短视频中这位扮演者,装扮夸张,与历来民众对教师的形象要求相去甚远。
尽管扮演者发布声明称,作品纯属虚构,初衷为宣传正能量,但当地教育局已经报警,因为男子是网红,是冒充教师拍视频。这不是某些网友所认为的小题大做,而是对教师形象的郑重维护,也是对短视频造假之风的严厉驳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被誉为“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不当的扮演行为不仅损害了教师形象,也会给幼小的孩子造成错误引导,会让部分学生误以为这样有霸气的班主任才是好班主任,才不会被人欺负,会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肯定甚至效仿这种行为,影响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说到底,这就是一则故意“摆拍”的虚假新闻,是利用人们固有的“有图有真相”的认知错觉,将校园欺凌、教师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短视频形式的、虚假的“影像呈现”,进而达到渲染炒作、获取流量的目的。该视频故意以假乱真,让观看者信以为真,已经违反了政府部门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专项行动的规定要求,当地教育部门报警、下架短视频都是依法依规的拨乱反正之举。
少数人出于流量变现等目的虚构事实、摆拍短视频上传网络迅速传播,严重影响了广大受众对社会真实状况的判断,加剧了公众的普遍焦虑和道德愤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理当予以遏制。
当前,短视频行业挺立时代风口,难免鱼龙混杂,这就给相关监管提出更高要求。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强化监管,及时制定短视频管理细则,比如强制要求摆拍的在片子的画面中注明“摆拍”,以避免可能因“摆拍的新闻”带来的法律风险和不良的社会影响。短视频创作者则应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制作短视频的手段、方式和内容都要遵循法律规定,切勿为了一己之私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公共利益。平台、行业协会等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管理,为相关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多方配合,共同努力,营造尊法尚德、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这是“网红假扮班主任”画出的大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