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王昊程
12月16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召开“涉业主委员会案件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聚焦业委会纠纷相关案件审理情况,通过分析案件特点、揭示问题成因、总结机制举措等,引领业委会规范高效运行。在日常工作中,通州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和社区(村)“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优势,主动参与小区业委会筹备座谈会,对成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阻力给予法律指导,提升业委会运行工作效能。
据介绍,自《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0年5月施行以来,全市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大幅攀升,住宅小区的管理逐渐规范化。与此同时,涉及业委会案件数量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折射出人民群众日益高标准、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需要、法治需求。
在通州区法院近五年审理的业委会相关案件中,呈现出涉案案由种类多、涉诉主体日益多样化、审理结果以判决方式结案率高这三大特点。对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当前部分业主参与小区自治的积极性不高,业委会委员履职能力也有待提升,业委会日常化运作亟需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通州区法院坚持向前一步,制作物管会、业委会设立流程指引示意图,并通过“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设立环节的注意事项,为推动业委会依法成立、高效履职赋能增效。同时,通州区法院强化府院联动,凝聚解纷合力,定期参加属地政府“12345”接诉即办协调会,针对涉业委会纠纷派单,法院坚持主动介入,为相关问题问诊把脉,提供法律支持和建议,引导矛盾纠纷通过法治方式妥善化解。在此基础上,该院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借助京法巡回讲堂、巡回审判等工作机制,以案释法,增强业委会和业主的法治意识,继而增进各方互信共治。
此外,通州区法院针对涉业委会纠纷反馈的基层治理难点和堵点,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推动司法建议面向多元主体,分类提示、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对于住建委、街乡政府等主管部门,司法建议侧重于《条例》的落实情况,并着重关注《条例》尚可细化解读的内容以及实践下产生的新问题,为各单位堵漏建制、综合施治提供法治方案,以期达到“建议一次、治理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