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12月1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改造领域的相关成果。近年来,首都监狱系统通过加强建章立制等顶层设计,加强人才建设和教材建设,加强分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出入监教育等,以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为目标,大力推进科学改造体系建设。5年来,各监所共开展内视观想、愤怒情绪控制等各类改造项目1100余期,累计1.3万余名罪犯参与改造项目,在培养合理认知、提高情绪自控能力和矫正不良习惯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据介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近年来聚焦改造效能领先的首善目标,研究确立并不断实践“一四五四”北京行动纲领,推动罪犯改造工作走深走实。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该局探索建立以解决犯因问题为核心的科学改造流程,构建完善“3+2+X+10+1”制度体系,切实推动罪犯改造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与专业机构合作,加强对民警教师、心理咨询员和改造项目导引师的培训,并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写了罪犯教育改造读本丛书。各监所结合押犯特点自主编写了入监教育标准化手册、队列动作规范图解、罪犯应知应会口袋书等教辅资料,多达16种2300余册。

在集体教育方面,打造市监狱管理局“新生大讲堂”、监所政治夜讲堂和监区班组微课堂三级课堂化教学网络,每年为罪犯授课4700余课时。在分类教育方面,深入分析不同犯群的犯因性问题,心理和行为特点,针对暴力类、诈骗类和涉毒类罪犯占比居高和再犯可能性大的特点,相继制定了针对性改造指南。其中,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矫治手段,内视观想改造项目可有效唤起罪犯内在的改造积极性,被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罪犯管理矫正关键性技术,并将北京市监狱确定为孵化基地,在全国多省市监狱推广。

为进一步促进罪犯身心和谐,北京各监所全部成立“评估矫治中心”,整合开展心理矫治和危险性评估、再犯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开展“确有悔改表现评估”实践探索,将其作为减刑假释前置环节。5年来,各监所动态开展各类评估达34万余人次,为监狱日常管理、罪犯改造和释放衔接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首都监狱系统加强对罪犯的文化技术教育,五年来,共有539人次符合条件的罪犯完成了扫盲、小学和初中教育。全系统共引入服装设计、中西面点等23个创业培训项目,累计培训8641人次,其中8625人通过考核取得了技术证书,合格率达到99.8%,为罪犯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推荐内容